close

剛開學的幾天,九年級通常會有個模擬考。考完後的第一次上課,按照慣例我會檢討一下題目。 

那一天,我一進教室,才開始要檢討考卷,學生就很興奮的說:「老師,你那天跟我們講的“那個人”、“某個人”的文章,國文科的模擬考有考出來耶。」 

「喔!是嗎?那你們會寫嗎?」我那天不想浪費太多紙印個小故事發給學生,於是在課堂上把文章稍微唸了一下,不確定他們到底聽懂多少。 

「有啊!我連文章都不用看,就會寫了。」那天邊聽我講,一邊很認真做筆記的同學這麼說。 

「幸好老師你有解釋,否則我一看『這個人』、『沒有人』的,我根本搞不清楚文章在說什麼」另一位成績中等的女生也很高興的回應我。 

「對呀!老師,你以後常唸這種e-mail寄來寄去的文章給我們好了。」有幾個學生點頭附和。 

「我以為這種網路轉寄來、轉寄去的文章,你們看到不想看了。」我有些訝異,我一直以為國中生很愛轉寄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的。沒想到那天我唸那篇文章時,學生居然都沒聽過,反應也不錯。 

「都沒有人轉寄信件給我。…」是班上人緣最差,說話動輒得咎的學生。他此言一出,果然又是一陣幹譙聲… 

我阻止了學生們的七嘴八舌,回到我本來要檢討的題目上。不過下課後,我還是在思考這一代學生的閱讀型態及接觸的知識類型。我並不是國文老師,所以我無法很清楚確定學生現在“讀”些什麼或“不讀”什麼。我以為學生是轉寄郵件的最大宗,結果我收過無數次轉寄的「四個人」的故事,他們卻沒有一個人讀過。也許,下次我要問問,在這些轉寄來或轉寄去的信件中,他們是不是主動略去字多的不讀。 

那個故事,是剛好在教到“anybody”那個字的時候,我突然想起我特意收集過這個故事的中英文版本。英文版本很短,內容只有幾行:

                             Whose Job Is It? 

         This is a story about four people called Everybody, Somebody, Anybody, and Nobody. 

         There was an important job to be done. Every body was sure Somebody would do it. 
         Anybody could have done  it,  but Nobody did it. 
         Somebody got angry about that because it was Everybody’s job. 
         Everybody thought Anybody could do it. but Nobody knew that Everybody wouldn’t do it. 
         So Everybody blamed Somebody when Nobody did what Anybody could have done. 

那時在唸英文給學生聽的時候,有的人還以為是聽到英文繞口令笑了,有的則很認真搞清楚這些“body”之間的關係。當然,也有不少人是鴨子聽雷。後來,我換讀中文版本給學生聽。中文的版本長多了,(我把文章放在最後,有興趣的人可跳到最後去看。)但所有學生都聽得懂,聽完之後,還有些學生心有戚戚焉的發表了對這些人的想法。下課時,甚至有學生主動向我索取書面故事。也就是說,我唸的故事,引起了某些學生的共鳴—我並不是發講義要他們看。而且在幾週後,恰巧在學生另外一科的測驗題中考了出來,學生覺得他們有學到一些東西。 

這讓我想起幾個月前,我到「有河Book書店」買的一本二手書<閱讀的十個幸福>。裡面作者也提到,孩子小時候,父母會為他們唸一篇又一篇的故事,但長大後,孩子卻因為種種理由與書本變得愈來愈疏離。有時是父母覺得他們不該讀某類書;有時是書太厚、生字太艱難,讓孩子望之卻步。結果,長大後的孩子反而不讀書了。所以作者主張,應該要還給孩子「聽」書的樂趣。在書中,作者舉了一位老師如何透過讀徐四金<香水>這本書給學生聽,藉由本書充份運用嗅覺這種感官的特性,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法國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有一個人算是這時代裡最明及最恐怖的人之一,然而他擁有著令人害怕的天分…在那個世紀裡,城市裡到處瀰漫著一種身處於現代的我們幾乎無法想像的怪味,使街道聞起來像堆肥。每戶人家的後院都充滿尿騷味,牆階樓梯有著木頭霉及老鼠屎的味道,廚房有包心菜腐爛味與羊脂味,家家戶戶塵封緊閉惡臭難聞。房間裡有些微濕溽的鵝絨被味及油膩的床單味,煙囱吐出恐怖的味道,皮革匠散發出他們肌膚逐漸被腐化的臭味,屠夫則散發著屠體的凝血腥臭。人們則散發汗酸及衣服沒洗的臭味,嘴裡呼出一股爛牙的惡臭,人類的腸胃嘔出洋蔥汁的味道。當人們不再年輕時,身體聞起來就好似老掉的乳酪及酸掉的奶,那種發疹性腫瘤的要命氣味。…』 

真是感謝親愛的徐四金先生!您那「不臭不要錢」的文筆加強了這本<香水>故事的魅力,讓學生們深深著迷。如果以少數拜讀過您大作的讀者來算的話,您的香水大概沒有遇過像這群三十五位學生一樣熱衷的讀者吧!」(摘自閱讀的十個幸福118-119頁) 

我沒唸過徐四金的<香水>給學生聽,但是我那天唸「四個人」的故事給學生聽的時候,反應快的人聽得興味盎然;反應慢的雖然被那四個人搞得頭昏腦脹,但他們一樣很有興趣的把故事聽完,並設法搞懂那四個人到底是什麼人。所以我同意<閱讀的十個幸福>中,作者說的一段話:「老師的功能有如一位盡責的好媒人,為書本和『我』牽出了好姻緣。」 

家長或老師偶爾也可以唸書給孩子聽吧!讀故事書給孩子聽,不見得是不識字的小孩的特權,如果我們曾經覺得床邊唸故事書那樣的親子時刻是生命中一段享受的歲月的話,那麼,何妨讓這樣的幸福延續到孩子的小學、國中、甚至高中階段呢?   

                                *************************** 

網路轉寄故事【四個人】
內容有點饒舌,但仔細看寓意還蠻深遠的喔! 
人物介紹 -- 老闆 . 每個人 . 某個人 . 那個人 . 沒有人 

第一幕
老闆將文件交給離門最近的"每個人" 
"每個人"必恭必敬地收下待老闆走後便將文件擺在一旁開始聊天打屁做自己的事
咦... 時間差不多了於是"每個人"便將文件交給"某個人" 之後灑脫的走了
 "某個人"很無奈地看著文件之後也收拾東西下班了
動也沒動地將文件放在桌上
 "那個人"一看大家都走了
可是老闆交代的工作都還沒做
只好默默地拿來獨自努力 

第二幕 
"那個人"不眠不休做到早上終於完成了
 "每個人"與"某個人"也正巧來上班
看到完成了的作品便搶著拿給老闆交差
老闆在從"每個人"手中接過文件後
滿意地點點頭又拿了一份文件給"每個人"
 "每個人"必恭必敬地收下
待老闆走後便將文件擺在一旁
開始聊天打屁做自己的事
咦... 時間差不多了
咦... 時間差不多了於是"每個人"便將文件交給"某個人" 之後灑脫的走了
 "某個人"很無奈地看著文件之後也收拾東西下班了
動也沒動地將文件放在桌上
 "那個人"一看大家都走了
可是老闆交代的工作都還沒做
只好默默地拿來獨自努力 
努力到一半心中感到相當不高興
為何屬於大家的工作要他一個人完成
一度站起來想放著不管
但他的責任心留住了他
又坐下來認命地完成

 第三幕
 "那個人"不眠不休做到早上終於完成了
 "每個人"與"某個人"也正巧來上班
看到完成了的作品便搶著拿給老闆交差
老闆在從"每個人"手中接過文件後
滿意地點點頭又拿了一份文件給"每個人"
 "每個人"必恭必敬地收下
待老闆走後便將文件擺在一旁
開始聊天打屁做自己的事
咦... 時間差不多了
咦... 時間差不多了於是"每個人"便將文件交給"某個人" 之後灑脫的走了
 "某個人"很無奈地看著文件之後也收拾東西下班了
動也沒動地將文件放在桌上
 "那個人"一看大家都走了
可是老闆交代的工作都還沒做
只好默默地拿來獨自努力 
努力到一半心中感到相當不高興
為何屬於大家的工作要他一個人完成
站起來想放著不管
但他的責任心讓他痛苦地抉擇著
最後"那個人"選擇了離去
 之後"沒有人"出場
默默地收拾著未做完的文件
靜靜地將文件放在桌上後
慢慢地離去 -------------------------------------- 
很多事總是"每個人"應該去做
但"每個人"總認為會有"某個人"去做
而最後卻又往往是"那個人"去做
不過"那個人"總有累的一天
最後便變成"沒有人"去做
你是"每個人"嗎還是"某個人"呢
你曾關心過"那個人"嗎
希望大家都能疼惜自己的夥伴
不然夥伴也是會折舊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dywolf 的頭像
greedywolf

校園圍牆內的探索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