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五月十一日即將要發表在學校的「空中飄書香」廣播中所導讀的書。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故事背景是1998年的日本,主角是一位叫做中原博史的中年人。中原博史,是個有老婆、有兩個女兒,生活平淡的中年歐吉桑。他有一個年紀和各位同學差不多的女兒,即將升國三了;大女兒則剛出社會,正在談戀愛。中原博史的年紀可能就和各位同學的父親差不多或稍大一些,48歲,他自己開了個一家設計事務所,由於工作的關係,他必須經常出差或者和客人應酬喝酒到很晚才回家。
有一天,在他出差回家的路上,因為喝酒有些醉了,竟然搭錯車,不是坐上回東京的車,反而坐上往故鄉的特快車。也不知是什麼樣的心情,中原博史乾脆將錯就錯的一路坐著火車回到故鄉。博史已經很久沒有回去故鄉了,對於故鄉的一切感覺到十分陌生。博史的媽媽早已過世,妹妹也嫁人有兩個孩子了,故鄉似乎再也沒有任何可以讓他留戀的地方。就在博史要離開故鄉小鎮,搭快車回東京前,他決定順道去媽媽的墳前掃墓。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業」一書是大前研一重新檢視自己在<哈佛商業評論>連載的作品,再改寫一半以上內文集結而成的專書。他以一個受過嚴謹訓練的專業者立場,書中引述了許多實務的經驗、自己的觀察而提出自己對「專業」這個觀念的獨到看法。在書的序言裡,他即大膽預言:「專業階級遲早會在日本出頭,產業界將因之動搖」。他認為,由於廿一世紀新經濟的特性,只有真正的專業才能現今的產業生存。透過他的論述,他從心態、態度、能力各方面對夠資格稱為「專業」的人做出說明。最後則期勉「誰都可以變成專業」。他則熱切的期待「可以在無路可走的叢林中,帶領集團找到出路的專業人才」
為什麼專業如此重要?前提在於大前研一認為,二十一世紀的經濟社會,挑戰的是「看不見的空間」,除原本的「實體經濟」外,還交雜了其他原本的開發中國家興起後的「無國界經濟」及網路普及後形成的「數位經濟」和這三種經濟相加相乘的「數位經濟」。這片新大陸不但看不見、摸不著,還有各種交互作用。正因為這樣複雜與變化快速,所以他認為現代企業都與「產業猝死症」為鄰,稍不留意,可能就成為下一波競爭與淘汰巨浪下的波臣。此外,技術革新和環境變化就有如爆破力強勁的炸藥,或如從背後衝撞而來的卡車,所衝撞的規模,不止於單一產業。在這麼毫不留情又瞬間變化的環境中,唯有真正的「專業」,才能認清方向,找到出路。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優者更優,弱者恆弱—發現我的天才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而在於未能利用與生俱來的天賦。」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除了偶爾散落在報章雜誌的文章外,我並沒有特別看過侯文詠的書。之所以不想看,是因為覺得他的風格似乎是幽默小品,容易讀,容易讀的書也容易忘,所以並沒有想看的慾望。但有人特別向我推薦這本書,又和批判現代教育有關,所以我就買來看了。
【故事摘要】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天學校圖書館的助理向我催書,她說:「請問你《Q&A》這本書看完了嗎?有學生想借那本書在問耶!」我心念一動,打聽了一下是什麼學生主動來找這本書,Bingo!果然是那班我特地介紹過這本書的班級。高興之餘,我今天馬上把書還回圖書館了,看來,我這次對學生的誘導還真的有效。(請參閱書的好媒人)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我們在會議上花的大半時間都浪費掉了,但解決之道並不是停止開會,而是把會開得更好。~「開會開到死」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先是看了天下雜誌報導不要做直昇機父母(註一),接著商業週刊又有一期報導尼特族子女現象(註二)。大致都是在分析現在的父母對子女過度關心、過度介入,反而導致孩子在學業上的超限負荷,卻在生活習慣的養成上十分低能。對自己的前途也不敢放膽嘗試。
接著這一期的天下雜誌2007年教育特刊「獨立與探索」,還是花了很多篇幅在講現代父母該怎麼放手讓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闖盪世界。看完這些報導,我想很多父母大概都會深感苦惱、無所適從吧!畢竟孩子就只生了那麼一個、兩個,愛再多都嫌不夠,怎麼幫幫孩子寫個成長部落格、送孩子去拍沙龍照或細心安排所有的輔導課程,自己就成了過度介入、過度操心的「直昇機父母」呢?更可怕的是,父母這樣悉心照顧栽培的孩子未來還可能是充滿失落感、無能感,找不到工作、就不了業的尼特族。
greedy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