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老師有很強的道德感與精神潔癖,結果在帶班時,飽嚐痛苦。學生通常是不成熟的個體,於是各種任性而為、自私自利、欺負弱小、不交作業、和老師鬥法、對老師說謊的行為屢見不鮮。可是她卻完全無法接受學生的行為,她總覺得,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一開始,她還會試著教導學生是非黑白,可是事後若學生執意選擇錯誤的行為再犯,她就袖手旁觀了。當她察覺學生說謊時,第一次勸告、第二次警告,第三次她完全喪失了循循善誘的耐心,反而是冷眼的聽著學生說謊的說詞,連隨他起舞或憤怒的情緒都沒有了。她不想多說、不想再理會。在她眼裡,那些滿口謊言的的學生差不多算是自甘墮落、無藥可救了。於是老師的眼神、老師的作為,在在都透露出自己想放棄學生的訊息,而學生察覺了,接著學生更加放縱、老師更加灰心…師生關係已經瀕臨決裂。
當老師心灰意冷至極有意提出辭呈時,那位校長試著站在學生的立場再和老師做最後一次溝通。她說:
「有時我們可能必須去想想看,學生為什麼會說謊。是不是表示,他們心裡還是依然有個“理想的自己”,比方說能準時上學、按時交作業、考試成績好。可是現實的自己並辦不到,於是,他們只好試著用謊言,來拉近現實的自己和理想自己的差距。
學生上學遲到了,他騙老師說家裡發生了意外狀況;作業沒寫,他騙老師說自己的簿子被某同學帶回家,所以沒辦法寫;怕考試成績未達理想,所以他選擇作弊…種種說謊欺騙的行為,其實都說明了孩子對自己其實還是有理想、有期待的,「孩子真的在乎」,所以他只好以說謊的方式來隱藏自己的無能為力。換個角度說,若是個完全自我放棄、蠻不在乎的孩子,他何必費力再編造種種謊言呢?」
聽著校長的那一番說法時,腦子忽然想起了一首好久以前的歌。鄭華娟作詞作曲;潘越雲主唱的「說謊的方式」,歌詞大概是這樣:
我喜歡 你說謊的方式 千百個漏洞在你口中訴說
我喜歡 你說謊的方式 可是我不明白 你為何要為她對我說謊
我喜歡 你說謊的方式 千百種柔情在你眼中閃爍
我喜歡 你說謊的方式 可是我不明白 你為何要為她對我說謊
可是你大概因為很在意我 所以 我的眼淚沒有白流
可是 你要到何時才能夠停止說謊
還是 只要愛著她 你就沒有主張
我喜歡 你說謊的方式 千百種柔情在你眼中閃爍
我喜歡 你說謊的方式 可是我不明白 你為何要為她對我說謊
我記得以前在學教育概論時,就學到,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為人類的幼稚期長(動物的幼稚期短、成長快,所以多數靠本能)所以才具有可教性。如果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個個都聞一知十、知書達禮、明辨是非,那麼所有的老師大概都失業了。
雖然教導這些身處幼稚期的孩子真的很吃力、 常常惹得 老師既生氣又傷心,但是如果能幫助那些孩子將他們從「現實的自己」拉近到「理想的自己」,甚至有一天能超越自己的話,這不正是教育能做到最好的事嗎?
那位老師後來暫時留職停薪轉換環境,我不確定她這段時間是否改變想法了,真希望她能早點想通,換個角度看孩子,不要去計較他們作惡、欺騙的一面,而是去體諒孩子惡劣、怠惰、說謊行為之下,那種仍有自我期許,怕別人對自己失望卻無能為力、亟待有人拉他一把的求救訊號。
如果老師能試圖去釐清孩子說謊的動機,戳破孩子說謊的迷思,讓他認清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距(至少讓孩子知道老師不是傻瓜,讓他們騙好玩的),接著幫助他逐步踏實的做到那個理想的自己,而不是只靠說謊來自欺欺人,這不僅考驗老師的專業也考驗老師的智慧與愛心。
畢竟孩子不是情人;劈腿說謊的情人不如早日丟棄、不要也罷;但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多幫助一個、未來總會多一份希望、一份力量。
想到這首歌,我突然覺得我可以同意校長的說法了。雖然想法有些阿Q,但是人為什麼要說謊?不就是掩飾心虛、不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是改變不了犯錯的事實,又怕自己在意的人生氣、失望,只好企圖以說謊遮掩一切嗎?